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国位列第7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刚刚发布了年度旗舰出版物《2023/24年人类发展报告》,其主题为:打破僵局:在两极分化的世界中重塑合作(Breaking the Gridlock: Reimagining cooperation in a polarized world)。
这份联合国系统及全球发展领域最为重要的报告指出,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加剧了不平等问题和全球范围内的政治两极分化。这将造成危险僵局,亟待紧急采取集体行动予以解决。同时,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层面实现了局部反弹,但表现出不完全性、不完整性和不平等性。
《2023/2024年人类发展报告》
01 富国和穷国的差距重新拉大
通常人们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但单独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稳定,受汇率、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以“人均国民总收入、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得出的涵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指标,目的在于更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并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公布。
在经历2020年和2021年严重下滑之后,该指数预期会在2023年大幅反弹。但报告指出,虽然富裕国家和地区的指数符合预期,但在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该指数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
报告显示,人类发展指数的发展进程极不均衡。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有38个成员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均高于2019年的水平。但在最不发达国家中,大约只有一半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人类发展水平。
开发计划署的最新报告指出,富裕国家正经历创纪录的人类发展水平,但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当中,超过一半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发展水平。经过20年的稳步进展,人类发展指数上下限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已经调转方向,自2020年以来逐年加剧。
如果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值继续像2020年以来那样,低于2019年前的趋势,那么将造成永久性损失。根据1999-2009年的趋势,到2030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有望突破极高人类发展指数的规定阈值(0.800),这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相吻合。现在,世界偏离了原定轨道。预计到2023年,每个地区的人类发展报指数都将低于2019年前的水平。
本报告汇总了截至2022年底19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全球整体2023年的估算值。从最新排名来看,瑞士、挪威和冰岛的人类发展指数最高,而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和索马里则垫底。前十名中,接下来是中国香港、丹麦、瑞典、德国、爱尔兰、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韩国位居第19名,美国第20名,日本第24名,俄罗斯第56名。
点此展开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上升至0.788,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全球排名上升了4位,在19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5位。2022年,中国的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为0.662,这意味着考虑了不平等因素后,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降低了16%,略低于亚太地区16.4%的平均降幅。在纳入环境因素考量后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2022年下降15.6%,低于2021年13.8%的降幅,然而仍高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0.8%的平均降幅水平。
“就中国而言,人类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是当我们把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与其他所有国家一样有所下降。然而,自上次测量以来,环境校准后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降幅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急迫感、加大投资力度,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前行。”
——白雅婷 (Beate Trankmann)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此外,阿富汗和乌克兰的人类发展损失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关注焦点。阿富汗的人类发展指数惊人地倒退了十年,乌克兰的人类发展指数则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量的经济集中加剧了全球不平等。如报告所述,全球近40%的商品贸易集中在三个甚至更少的国家;在2021年,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科技公司的市值都超过了当年 90%以上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表示:“报告揭示了不断扩大的人类发展差距,这表明,二十年来富裕和贫困国家之间不平等稳步减少的趋势现在正在逆转。尽管我们的全球社会紧密相连,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能力来应对共同的生存挑战,并确保人民的愿望得到满足。这种僵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02 “民主悖论”阻碍集体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当前,合作对于人类共同的未来至关重要;人们需要通过合作来结束冲突,应对气候危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治理问题达成一致。
报告认为,推进国际集体行动受到新出现的“民主悖论”的阻碍。根据报告的数据分析,尽管全世界90%的人支持民主,但超过一半的全球调查受访者表示支持可能绕过民主进程基本规则并破坏民主的领导人。
这种不确定性复合体给人类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近些年可能标志着人类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个本可以避免、充满不幸的分叉口,而不仅只是一次短暂的挫折。
在过去的10年里,极高和高类别“人类发展指数”国家都在不增加行星压力的情况下提高了其人类发展指数值。因此,通过共同的抱负,在普遍信任的基础上,在非零和结果的合作领域将每个人都带进来(不一定是在所有事情上),是一条可能的出路。
© 开发计划署 | 怀抱希望的理由:在不增加行星压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发展指数
03 政治极化有损全球合作
政治两极分化也日益成为引发全球影响的问题。报告强调,政治两极分化不仅会造成无力感,还助长了内向型政策方针——这与解决经济脱碳、数字技术滥用和冲突等紧迫问题所需的全球合作背道而驰。考虑到2023年破纪录的气温,凸显采取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危机的迫切需要,或者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前沿出现,却几乎或根本没有监管保护栏,我们对政治两极分化问题的担忧不免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民粹主义已经爆发,超过了上世纪的峰值,大致相当于管理不善的全球化时期。报告引用的研究表明,民粹主义政府的国家GDP增长率较低。民粹主义政府上台15年后,人均GDP比非民粹主义政府的情况可能低10%。
04 去全球化既不可行,也不现实
为此,报告强调了如何重新塑造全球相互依存关系,并呼吁创造新一代的全球公共产品。报告提出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四个方面:
● 针对气候稳定的地球公共产品,因为我们面临人类世前所未有的挑战;
● 数字全球公共产品,在利用新技术促进人类公平发展方面实现更大的公平性;
● 新的、扩大的财政机制,包括建立国际合作的新轨道,作为向低收入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传统发展援助的补充;
● 通过新的治理方法来缓解政治两极分化,重点是增强人民在审议中的声量和解决错误信息。
报告强调,在此背景下,多边主义发挥着根本作用,因为双边合作无法解决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全球性问题。报告还提到,我们需要缩小能动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认为的合理性或可能性与客观的可能性之间存在分歧。为了帮助缩小这一差距,制度必须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共有性和面向未来。
关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致力于消除贫困、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不公正现象的主要组织,与 170 个国家的广泛专家和合作伙伴网络合作,帮助各国为人类和地球建立综合、持久的解决方案。
关于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
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的任务是促进人类发展。其目标是为扩大机会、选择和自由做出贡献。办公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宣传创新的新思想,倡导切实可行的政策变革,并建设性地质疑制约人类发展的政策和方法。办公室与他方合作,通过文章和研究、数据分析和展示、支持国家和区域分析以及外联和宣传工作来实现变革。
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报告(英文)及多语种摘要
敬请关注
联合国官方微信视频号
责任编辑:程浩
实习编辑:张震威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新闻